在刘义军的“三秒钟”,看音乐与艺术的精彩互动

  • 2023-08-12 21:56:15
  •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他曾缔造摇滚音乐经典《梦回唐朝》,被外媒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吉他手”;也曾将心境诉诸文字,写下无数耐人寻味的诗篇;他还拿起画笔随性涂抹,在繁密诡奇的笔触中探寻个人生命的“源代码”;他笔随心动,思接千古,“这一秒钟还在牛栏山,下一秒钟就到蓬莱阁”……


【资料图】

8月11日,“三秒钟——刘义军(唐朝老五)个展”在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刘义军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次个展。展览呈现出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刘义军,内容包括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绘画、音乐、写作、影像、文献等。在展览期间,刘义军将与多位音乐人、艺术家即兴合作,带来精彩的音乐与艺术的互动对话。

刘义军在开幕现场演奏

开幕现场策展人成蹊致辞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音乐家刘义军(唐朝老五)是中国摇滚乐的传奇人物,曾经缔造了经久不衰的中国摇滚史经典《梦回唐朝》。多年来,他的音乐精神持续影响着青年一代音乐人。30多年的音乐生涯中,老五不断跨越着世俗所界定的藩篱,寻求精神上无造作的自然与真实。

1992年,英国《SPIN》杂志将刘义军评为“中国最伟大的吉他手”。正是多年对音乐的感悟促成了他的另一种表述——“绘画”。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偶然拿起画笔,老五自此从未间断过与画布之间的对话。从本次展出的62幅绘画作品,即可体现出其绘画精神与脉络。

展厅现场

音乐家刘义军(唐朝老五)

策展人成蹊写道:老五的绘画很难用当代、现代、古典等来归纳,他在“艺术”体系之外,也可以说是自成体系。其作品的思想和结构既有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古老的宇宙观,上古传说等,也有来自人的潜意识。他尝试跟一棵树对话,把身体看做一座山丘或一棵植物,把自然中的山石、风雨赋予生命,而创造出“人山”和“树人”的幻象,以至“忘我”之境。

1997 纸本铅笔 37.6x52cm

1997 纸本铅笔 37.6x52cm

老五的绘画更关注精神和意识层面的意义,他所描绘的意象与人的身心相关。他用铅笔或毛笔在纸上涂抹,笔随心动,充满莫名的神力。他有自己独特的图式,这些图式不是训练习得,跟艺术史里的大师也没关系。这些图式来自他的生命体验,是他自己的生命密码,老五称之为“源代码”。一人就一个,看你能不能找到。

老五还写诗,比如:“佛笑一道弯,人笑两眉间。昨天祥一物。清水散无边!”(《无题》2018)“活心活用随之境,宛如溪水向前行。难得彼岸此一处,为有无量修成今!”(《才能》2009.10.7)“一个之间移步宽:纯粹疑似被禅眠:只存今生读衣悟:一笑之语续日篇”(《还愿》2009.5.16)。

2011 纸本铅笔34x24.5cm

2011-2013 纸本铅笔17.5x17.5cm

策展人成蹊对此深有感触:“我发现要想理解老五的音乐就去读他的诗,要想理解老五的绘画就去读他的诗,要想理解老五这个人就去读他的诗,理解了老五这个人也就理解了他的艺术。老五是个音乐家,但他内心是个诗人。他生性自由,天马行空,这一秒钟还在牛栏山,下一秒钟就到蓬莱阁。上一秒还谈AI、元宇宙,下一秒钟便是上古、夏商周。他的思维让时间和空间失效,在他那儿夏朝与今天只隔一秒钟,这种思维来自天性。”他的音乐、绘画、诗歌皆出于“天性”,他说:“用音乐供奉我的天性,不跟着时代走,跟着天性走。”

而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标准化的时代,老五是个独特的存在。他并不是抵抗时代,而是绕过时代。在他那里时间是有机的、生长的,而不是像钟表和日历的机械计时。他创作时从来不考虑“当不当代”的问题,他要把作品放在时间的长河里看看是不是足够的“纯”和永恒,而“纯”和永恒来自“悟”和修行。

2011-2013 纸本铅笔17.5x17.5cm

2014 纸本彩铅 34x24.5cm

长久的修行方能悟“道”,而“悟”只在一瞬间。在他看来“瞬间即永恒”,当下“三秒钟”亦是当下一刹那,是一切事物最初的直觉,最直接的能量,最纯净的对视。对于老五来说,创作如悟道,也是修行。无论音乐、绘画、诗歌、还是语言表达,他都自然天成,用中医里的一个词来表达叫作“通”。 中医理论把身体当作一个宇宙,创作就是处理身体或宇宙中物质与缝隙之间的流动和平衡,从而达到“通”。 通则灵,艺术的最初灵感便来源于此。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老五是个音乐家,他的绘画和诗歌是在音乐的间隙里溢出来的,对他来说,创作不是选择音乐还是绘画的问题,也不是形式和技术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到自心和生命直接对视。老五的音乐、绘画、诗歌是在忘我状态下的自然流淌。

刘义军给观众签名

今天的艺术已逐渐走向多元的态势,“艺术”的边界越来越难以界定。跨领域的创作者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为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启示,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和挖掘。悦·美术馆一直关注和挖掘不同领域创作者的价值,并以个案研究的方式陆续把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呈现给公众,同时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提供新的样本和可能性。

展览持续至9月3日。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